
身上突然冒红色疙瘩,痒得忍不住想抓,越抓越红、甚至连成一片 —— 这是很多人遇到的皮肤困扰。其实这类疙瘩多与过敏、虫咬、炎症相关,盲目抓挠会破坏皮肤屏障,加重症状。
一、先抓 3 个核心特征:1 分钟初步自查
身上的红色疙瘩,可通过以下 3 点快速区分原因,避免误判:
看形态:是扁平的 “风团”(像蚊子包)、凸起的 “小丘疹”(米粒大硬疙瘩),还是带脱屑 / 水泡?
看分布:是全身散在、左右对称,还是集中在暴露部位(手臂、小腿)或接触部位(腰腹、手腕)?
看消退速度:几小时内消失、反复出现,还是长期不消退?
二、4 类常见原因
1. 荨麻疹(过敏风团):疙瘩 “时起时消”
典型表现:红色 / 肤色扁平风团,大小不一、边界模糊,几小时内会自行消退,消退后不留痕迹,但抓挠后会新冒一批,全身都可能长。
常见诱因:吃海鲜、芒果、坚果等过敏食物,接触花粉 / 尘螨,遇冷风 / 热水刺激,或情绪紧张。
2. 虫咬皮炎(螨虫 / 跳蚤):疙瘩 “带小白点,集中分布”
典型表现:红色小丘疹,顶端常带小白点(叮咬痕迹),分散或成簇长(比如腰腹、脚踝成线状),抓后会红肿变大,痒感更强烈,同住的人可能同时出现。
常见诱因:床单久未洗(螨虫滋生)、接触宠物(跳蚤)、夏天户外被蚊子 / 蠓虫叮咬。
3. 湿疹(炎症丘疹):疙瘩 “对称分布,伴脱屑”
典型表现:红色小丘疹,可能带细碎脱屑或小水泡,左右对称长(比如左右手臂、膝盖内侧),抓后皮肤会增厚、留抓痕,痒感持续久,冬天干燥时更易犯。
常见诱因:皮肤干燥、穿化纤衣物、用刺激性洗涤剂,过敏体质或长期潮湿环境会加重。
4. 接触性皮炎(过敏 / 刺激):疙瘩 “局限接触部位”
典型表现:红色疙瘩只长在接触过某物品的地方(比如穿新衣服的躯干、戴手链的手腕),边界清晰,抓后会红肿、起水泡,停用接触物后 1-2 周会缓解。
常见诱因:穿新化纤衣服、戴金属饰品(镍过敏)、用新护肤品 / 洗衣液,接触后几小时到 1 天内发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