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天掉发 100 根以内是正常生理代谢(比如梳头、洗头时脱落),若超过 100 根、持续 2 周以上,或出现发缝变宽、局部秃斑(如硬币大小无发区),就属于 “异常掉发”。
掉发”= 毛囊状态异常 + 毛干损伤
头发的生长周期分 “生长期(2-6 年,占 90%)、退行期(2-3 周)、休止期(2-3 个月)”,正常情况下三者平衡,掉发量稳定。当以下情况发生时,平衡被打破:
毛囊受损:如遗传、激素、疾病导致毛囊萎缩,无法长出健康头发。
毛干脆弱:如烫染、摩擦导致毛干断裂,看似 “掉发多” 实则是断发。
休止期延长:如压力、熬夜导致大量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,2-3 个月后集中掉发(休止期脱发)。
“毛囊问题” 和 “毛干问题”
遗传 + 雄激素(主要,占异常掉发的 60% 以上)
这是成人最常见的 “雄激素性脱发”(也称脂溢性脱发),核心是 “遗传敏感毛囊 + DHT 攻击”:
诱因:携带 “脱发基因” 的人,毛囊对 “双氢睾酮(DHT,雄激素代谢产物)” 敏感,DHT 会逐渐缩小毛囊,让头发从 “粗黑的生长期头发” 变成 “细软的绒毛”,毛囊停止生发。
掉发特点:
男性:多从额头发际线后移(M 型)或头顶稀疏开始,逐渐发展为 “地中海式” 秃发。
女性:多表现为发缝变宽(头顶头发变薄,能看到头皮),发际线基本不变(圣诞树型)。
伴随症状:头皮易出油、头屑多,掉发缓慢进展(数年至十几年),有明显家族史(父母一方或双方脱发)。
生活习惯紊乱(短期诱因,导致 “休止期脱发”)
短期内作息、压力、饮食异常,会触发毛囊 “应激反应”,提前进入休止期,2-3 个月后集中掉发:
熬夜 / 睡眠不足:每天睡眠<6 小时,会升高 “压力激素皮质醇”,抑制毛囊生长,导致掉发均匀增多(全头稀疏,无秃斑),伴随头皮出油增多、精神差。
长期压力 / 焦虑:如工作变故、考试、亲人离世,精神应激会直接影响毛囊周期,掉发量突然翻倍,抓头发时一撮一撮掉,压力缓解后 3-6 个月可恢复。
高糖高油饮食:频繁吃奶茶、炸鸡、甜点,会引发 “胰岛素抵抗”,间接刺激雄激素分泌,加重油脂分泌和掉发,尤其对雄激素性脱发人群更明显。
营养缺乏(毛囊 “缺原料”,导致头发脆弱易掉)
头发主要成分是 “角蛋白”,若长期缺乏关键营养素,毛囊会因 “营养不良” 停止工作:
蛋白质缺乏:长期节食、素食(不吃蛋、奶、肉),或胃肠道疾病导致蛋白质吸收不足,头发会变细、易断、无光泽,伴随肌肉流失、免疫力下降。
铁缺乏(缺铁性贫血):女性月经量多、慢性失血(如胃溃疡)、节食,会导致缺铁,铁是 “血红蛋白” 核心成分,缺乏会让毛囊缺氧,掉发伴随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,查血可见 “血清铁蛋白降低”。
其他营养素缺乏:
锌缺乏:影响毛囊修复,伴随指甲白斑、食欲不振。
维生素 B 族(尤其 B7 生物素、B12):缺乏会导致毛干脆弱,伴随口腔溃疡、皮肤干燥。
维生素 D 缺乏:调节免疫,缺乏可能加重斑秃等自身免疫性脱发。